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仪阳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以“三项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增效。
聚焦规范提升,深化基层组织“固本”工程。
1
规范组织生活。
成立仪阳街道2022年度党建专班,制定并下发“三规范三提升”实施方案,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逐一规范,对组织生活时间要求、参会范围、主要任务等6个方面全面细化,整理绘制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5项组织活动流程图,建立明确规范的标准体系,确保组织生活有章可循。同时,指导各村党支部严格对照程序要求,将各类组织生活及时上传“山东e支部”,记好“电子日志”,保证组织生活程序规范、成效良好。
2
规范阵地建设。
优化党员教育阵地,持续扩大石坞社区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影响力,在刘台、仪阳、东下、王庄等村改社区高标准打造6处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活动开展、党员“亮相”,为辖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文化体验、联络交流搭建一站式平台,辐射带动周边18个村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3
规范党员发展。
制定党员发展“一事一记、一步一审、一人一档”“三个一”制度,按照5大阶段、25个步骤,逐一理顺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每个环节工作任务,厘清、压实工作责任。在用好“灯塔-党建在线”发展党员纪实公示系统的基础上,依托肥城市数字党建平台发展党员数字化可视管理纪实系统,实时记录发展党员会议60余次,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消除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6个,消除2年未发展党员村3个。开展农村发展党员312名,摸排线索33条,认定违规违纪问题17条。依托石坞、北辛、刘台培训基地,举办党员轮训班次1期,集中轮训党员2357名,实现各领域党员全覆盖。
聚焦人才驱动,深化村级队伍“提质”工程。
01
选优头雁“强班子”
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全周期分档管理,每半年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胜任度考察测评,通过提级管理、提高待遇、提升标准,将11名村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提振加快发展、比学赶超的精气神。完善动态调整程序,实施“2+1”结对帮扶行动,今年以来调整村党支部书记2名,有效解决个别村党组织书记不担当、不作为、不胜任等问题。同时,强化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按照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工作要求,每村储备3-5名后备力量,目前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46名。
02
考核激励“压担子”
以量化考评结果为依据,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实施正向奖励、反向惩处。明确定量指标、综合评议、加分项和扣分项4个大类,细化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居住升级、民生保障、双招双引等5个考核大项和动态调整的62个小项,真正让实干者得实惠。同时,强化反向约束,设立负面清单,明确防火禁烧等32个“一票否决”事项,倒逼责任落实,让奖优罚劣、奖惩并重的考核导向更加鲜明。扎实开展“三晒一评一公开”和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制定五项问题清单,查摆问题122条,目前已解决106条,长期坚持16条,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的氛围更加浓厚。
03
聚焦培训“指路子”
依托数字党建中心,结合美丽乡村打造、集体经济增收等重点工作,通过邀请市直部门专业人员专题辅导、先进村支部书记现身说法、组织观摩亮点工作等方式,对“两委”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让村干部领会精神、学透政策、提升能力。今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79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聚焦功能振兴,深化融合聚力“增效”工程。
01
深化利益联结,走“村民共富”之路。
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按照“一村一品、共同富裕”发展思路,在深挖各村特色资源基础上,年初为全处49个村逐一谋划明确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总结推广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规模经营土地、乡村旅游等6类增收模式,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造血”功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8个,20万元以上增加9个,较去年村均增收10.84万元。
02
强化数字赋能,走“科技强村”之路。
擦亮“肥桃”金字招牌,构建以“电子商务+农特产品+产业融合”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电商体系,与阿里巴巴数字产地仓合作,采取“线上理论+实景演练”、“手把手”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更多懂商的“新农人”,真正让集体找到思路、党员找到门路、产品找到销路。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210余人,肥桃线上销售额超过8000多万元。
03
坚持美丽宜居,走“绿色发展”之路。
把居住升级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形成“仪阳、石坞、栲山”三大聚集型社区。对王晋等18个计划保留村按照“村庄景区化,庭院精致化”的思路,进行美丽乡村打造,今年以来,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2万株,喷刷墙面4500平方米,打造刘台、鱼山、三山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