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安综合服务平台
欢迎,{{peopleLoginRealName}} ! 退出
登录 注册

城镇化下半场建筑行业这些机遇要抓住

来源: | 2024年08月16日 15:23:31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渠道进一步畅通,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协调推进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明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都市圈,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得到有效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城镇化率的提升带动的城市基建与房地产需求大大促进了我国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78-1995年是起步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1996-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后期,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近三年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但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但是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按照 5 年后达到 70%城镇化率倒推,预计年均提升幅度在 0.77 个百分点上下。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image.png

要达到70%的城镇化率,意味着还有约千万农村人口将踏上城市之旅。不仅是人口的迁徙,更是消费潜力的大释放和建设发展大机遇。人口的流动加剧城市分化,但这也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环大都市区域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image.png

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落实,将会给哪些领域哪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呢?


01
城市更新和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发展机遇

《计划》 提出要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 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项目予以积极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 中村改造项目


我们认为,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将合力,主要推进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 保障房建设等工程重点在城市安全韧性方向,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托底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以下是重点发展方向

(一)发展方向
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二)重点任务
1.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以水电路气信邮、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
因地制宜实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
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2.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稳定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预期。
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
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辖区内的山区县(区),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加强城市洪涝治理。
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强雨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开展排涝通道系统整治,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
按时全面完成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和吉林、黑龙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体系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动完善城市燃气、供热等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深入开展城市管道和设施普查,有序改造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不符合标准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加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
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网互通。
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基础,构建级配合理、功能完善、顺畅通达的路网体系。

5.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建立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广绿色建材、清洁取暖和分布式光伏应用。
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建快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积极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推动北斗应用融入城市建设管理。
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02
潜力地区城镇化提升下的建设发展机遇

行动计划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


我们认为,重点地区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待提升,同时可以看出明确提出对这些地方开展城镇化率提升行动,还有另一层积极意义——潜力地区要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同样需要通过城镇化、工业化来实现,而对这些地区有相当一部分的建设机遇。


地区
涉及重点城市
冀中南
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
皖北
淮北 、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以及沿淮部分县市
鲁西南
济宁、菏泽
豫东南
信阳、周口等地区
湘西南
永州、怀化、邵阳等地区
粤西
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区
川东
广安、达州等地区


具体是以下方向的建设机遇?


利好以上潜力地区发展高水平的产业园区、以及县域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方向、市政、公服)满足农业人口转移的各种需要,让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下、留得住。


第一个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引导潜力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与发达地区产业对接协调合作机制,推动有市场、有效益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潜力地区转移。

第二个是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
第三个是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建设,加快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水平。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便利人才跨区域流动,吸引企业家兴业创业。
第四个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产业发展、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短板,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

主要配套政策支持在土地要素、资源要素等。
土地集约化利用:持在潜力地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运用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 
全产业链项目支持 鼓励将潜力地区建设项目按程序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探索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

03
各省特色 :地区城镇化实践


浙江: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浙江省于2016年开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2020年接续开展美丽城镇建设,2023年深化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推动产业发展更具活力,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数量由2016年的161个增加到今年的230个。同时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施行,有效期5年。浙江方案明确,浙江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2024年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现场会,根据会议部署,浙江今年将完成各类农村房屋改造10万栋以上,同时,完成电力通信等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的行政村分别达1000个以上和2000个以上。


广东: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东“百千万工程”机制初成、成效初显。2024年将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展望2024年,广东省将会聚焦县城、平台园区、县域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等7个领域的提升建设,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梅州蕉岭、汕尾海丰、茂名高州等15个县(市)开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优化县城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培育县城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


山东:202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将实施产城融合、城镇能级提升、城市更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五大行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根据《行动方案》,山东将实施五大行动共23条具体推进措施:一是实施产城融合行动,包括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建筑业、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6条措施;二是实施城镇能级提升行动,包括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小城镇提升行动等4条措施;三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包括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共治共享城市等4条措施;四是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包括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医疗养老托育服务、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高水平住房保障等5条措施;五是实施城乡融合行动,包括激励引导城市人才入乡、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4条措施。


河北: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建设,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河北省推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从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新型城市、提升重点地区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出25项重点工作,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项目支撑、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用地保障等4条措施。



编辑: 数字建安综合服务平台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