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行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发展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1月18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2023年,山东150个重点市政网项目全部开工,新改建城市道路1130公里,新增综合管廊58公里、海绵城市216平方公里,新建各类公园及街头游园1013个、城市绿道572公里,440个公园向市民开放共享。
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2.51万户、居全国第一,整修管线4432公里,加装电梯2234部,新增停车位8.5万个、汽车充电桩3046个、便民服务设施1318处。建设城管工作站3900个、服务窗口4200个。
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综合性战略行动。会上提及,2024年,山东将持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十大工程”,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王玉志指出,各市要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划细体检单元,强化体检成果应用。加快160个片区类更新项目建设,统筹资源、一体打造,抓活产业导入,实现空间更新和业态升级互促共进。
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健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化路网结构,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同步配套充电桩。挖掘地下管网建设潜在需求,系统推进燃气、供排水等建设改造,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网,下功夫做好“里子工程”。实施供热管网设施更新、自管站移交,解决供暖历史遗留问题,把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抓实楼道、环境、管理“三个革命”,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58个、56.08万户,以C、D级危房和非成套住房为重点,推动城市危旧房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创建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城),结合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补齐一老一幼、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等短板,积极推广平层入户模式、加装电梯1000部以上,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幸福家园。
今年,山东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念好“全真活深”四字诀,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禁突破建筑高度、视域视廊等管控要求搞开发建设,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用促保,开展街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建立负面清单机制,构建保护传承数据库,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同时,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强城管统筹协调,建立“一委一办一平台”工作体系,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用好运管服平台,增强指挥协调、运行监测、公众服务功能,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持续叫响“齐鲁建造”,今年山东将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万亿元以上
1月18日,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回顾总结了2023年工作,部署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2023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7万亿元,同比增长6.4%;省外产值4527亿元、出国产值7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4%。”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玉志介绍,过去一年,山东建筑业支柱产业规模持续壮大,15家建筑企业晋升特级,新增数量全国第一;组建12个外出施工区域党委,16设区市均成立行业党委,实现省内外行业党组织全覆盖。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山东将以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为核心,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筑业做大做优做强。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抓工业化转型,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集群培育,推行产业链链主制,制定装配式建筑管理办法,健全过程管控,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8%以上。积极推动装配式装修,推广可更换、耐久性强的部品部件。抓绿色化发展,组织绿色建造示范创建,推进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施工和绿色交付一体化协同。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完善产品采信机制,抓好国家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实施,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采用绿色建材。抓数字化升级,在勘察、设计、图审、施工和运维全周期集成应用BIM技术,逐步实现“一模到底”。扎实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和企业试点,打造行业和企业建筑互联网平台,逐步建立智能建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王玉志表示,要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做大行业规模,持续开展建筑强市强县强企示范创建,提请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的若干意见》,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落户企业扎根成长、与地方企业协同发展,巩固开拓省内外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促进业态优化升级。引导房建市政施工企业拓展高附加值领域,以联合体等方式参与港口航道、公路铁路、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积极融入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企业集群,遴选建筑业全链条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企业晋档升级、梯次发展。研究制定民营建筑企业支持政策,引导中小建筑企业向专业设计、专项施工发展,培育建筑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工程品质,突出设计引领,发挥图审把关作用,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全面推行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办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严格过程管控,抓好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监管,实施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治理,压实监理行业履职责任,开展渗漏、开裂、隔音差等住宅质量多发问题整治。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好先验房后收房、延长质量保修期限等政策,积极推动住宅小区红线内水电气暖等室外配套工程纳入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管。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持续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强化市场现场两场联动、行刑衔接部门联动,稳步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加强招投标线上监管,推动线上监管全省“一张网”。严格农民工工资工作考核,严厉打击欠薪行为。创新工程造价服务,搭建平台强化数据归集利用,优化计算规则,开展全过程造价管控,保障造价“算得准、管得好、控得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政银企”合作渠道,增加一批战略合作银行。会同金融主管部门,动态更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库,推广适合建筑业特点的金融信贷产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入推行保证保险、银行保函等替代保证金。压实建设单位责任,严格落实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对存在虚假承诺或履约不到位的市场主体,进行联合惩戒,缓解拖欠建筑企业账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