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安综合服务平台
欢迎,{{peopleLoginRealName}} ! 退出
登录 注册

住建部:技术负责人必须为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且有工程业绩

来源: | 2022年12月23日 08:52:23

2022年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等4项资质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11月2日,住建部官网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关事宜的通知》: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资质证书有效期于2023年12月30日前期满的,统一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各省市也跟进发文,明确企业可直接申请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部分省市开展资质核查,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业绩成为核查重点

微信截图_20221223085250.png

根据征求意见稿来看,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改革变化非常大:

  • 特级资质转变为综合资质;

  • 施工总包一级资质转变为总包甲级;

  • 施工总包二级、三级转变为总包乙级;

  • 专业承包一级转变为专业承包甲级;

  • 专业承包二级、三级转变为专业承包乙级。

技术负责人必须为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且有工程业绩


征求意见稿新增一条技术负责人必须为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且有工程业绩,此前技术负责人有职称就可以,现在必须得有证书和业绩了。

此外,取消对职称人员和技工人员的要求,为企业减负。

建造师数量变化如下:

  1. 综合资质需要的一级建造师人数和原来一样(一级建造师50人以上),但是提出了新申请综合资质的,企业应具有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中的 2 项以上,并且2项对应专业的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 20 人

  2. 施工总承包:由原来的三级资质需要5个建造师(其中公路和水利水电8人、冶金7人、铁路3人),改成了甲级需要10个一级建造师乙级资质需要5个建造师(其中公路和水利水电8人、冶金7人、铁路3人)。

  3. 专业承包由原来的三级资质需要3个建造师(其中古建筑2人、公路5人、铁路电务和港口与航道4人、核工程6人),改成了甲级需要5个一级建造师乙级资质需要3个建造师

根据建市[2016]226号文件规定: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
资质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 原资质标准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职称或者建造师执业资格改为由建造师担任征求意见稿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为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且有工程业绩,接下来,有良好业绩的建造师含金量将大涨

  • 取消职称人员、岗位人员、技术工人,理论上申请新的施工资质无需再配置职称人员,为企业进一步减负。

  • 原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改革红利最大改革后的综合资质企业可承担各类工程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业务,民营特级企业在承接铁路、港航、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业务时,至少在资质问题上不再有障碍

  • 原先的一、二、三级压缩至甲、乙两级后,各个等级的承接范围和影响力差距更大了。在改革后的甲级资质可以承接本类别内所有规模的项目,相当于改革前的特级资质

  • 甲级资质承接范围扩大后,其升级标准和办理难度必然也会相应提升,以前资质根据三个等级划分,升级所用的人员和工程业绩相对平缓,而将来企业要从乙级资质直接升级至甲级资质,所要面临的挑战会更高。

  • 原二级企业原来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改革后与三级企业合并为乙级资质,市场竞争会十分激烈。

  • 部分专业承包企业直接成为施工总承包企业,改革红利也很大。如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将并入建筑工程总承包资质

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当下建筑业有几个特点:

1、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2、基建领域投资力度持续高位。

3、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转变为投资主体。

4、EPC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模式。

5、工程款不到位常态化,利润越来越低。

6、融资难、高负债成为国企新雷区。

7、民营房开企业、建筑企业负重前行。

当前,建筑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刻,周遭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前进方向,竞争大、中标难、利润低,大而不强、专而不精等问题倒逼建企转型。

根据《建筑业“十四五”规划》,2025年之前建筑业新的增长点有:

1、智能施工:包括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施工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

2、BIM技术:加快推进BIM技术应用,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

3、集成设计:鼓励大型设计企业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一体化集成设计。

4、装配式建筑: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

5、建筑机器人: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推广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6、绿色建造


编辑: 数字建安综合服务平台

推荐新闻